《科创板日报》6月18日讯(记者 敖瑾)近日,光刻胶厂商阜阳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阜阳欣奕华”)完成超5亿元D轮融资,由盛景嘉成创投领投,建投投资、合肥创新投等14家机构跟投。
(资料图片)
此前,阜阳欣奕华于2022年8月完成总规模5亿元的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哈勃投资等多个知名机构。
阜阳欣奕华CEO黄常刚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以及扩大产能、规划新领域等。
对于国内光刻胶领域未来的发展,黄常刚向《科创板日报》记者称,重点将在上游供应链环节,“未来两三年光刻胶整个行业要真正打通国产化链条,里面很关键的环节是上游供应链这块,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圈。”
年内完成两轮融资规模超10亿元
阜阳欣奕华成立于2013年,主营业务包括光刻胶、OLED材料半导体湿电子材料和前沿材料等。
成立至今,阜阳欣奕华共完成四轮融资。其中,C轮融资参与方达到18家,并集结了中金资本、哈勃投资、京东方以及多个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如国开制造业基金、建材新材料基金等。
黄常刚表示,目前,公司主要营收来源是显示光刻胶,“目前这块的市占率达到了国内的15%以上;”OLED材料以及半导体光刻胶,则处在客户验证导入阶段,“预计今年有机会形成营收;”此外,特种光刻胶也在陆续进行客户验证,“但更多还是在孵化一些未来的市场。”
其表示,公司今年的重点规划包括,拓展下游客户,以及与上游供应商联合开发,做有关性能提升的储备,“同时,针对OLED、半导体光刻胶,能在客户导入阶段迅速形成量产。”
领投方盛景嘉成的管理合伙人于志宏表示,“单一来看,显示光刻胶、半导体光刻胶,包括一些特殊用途的光刻胶,其实市场规模都相对有限,但如果在多个业务上都有布局,还是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所以从业务布局角度看,阜阳欣奕华还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空间的。”
对于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受到的关注,黄常刚表示,当前高端材料领域直接关系到国内整体的产业安全,“因此资本也在助力产业解决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与此同时,近几年国内光刻胶行业确实发展比较迅速,资本的嗅觉也都很灵敏。”
对于京东方以及哈勃资本等产业资本的入股,其表示,双方有业务上的协同。“产投一般都是优先走业务,做到一定时候才会到资本层面的助力。”
而对于接下来在资本运作方面的规划,黄常刚表示,当前阜阳欣奕华已具备较为成熟的上市条件,“近一两年有计划冲刺IPO,但上市不是主要目的,只是作为一个公司发展水到渠成的战略。融资进来后其实我们也和股东有沟通,他们更多还是助力我们的产业发展。”
国内光刻胶发展仍需完善生态链
光刻胶是光刻工艺的核心材料,其分类多样,根据应用领域可划分为半导体光刻胶、平板显示光刻胶和PCB光刻胶。其中,半导体光刻胶与国外相比差距最大。光刻胶市场的集中度较高,由美日企业主导,占据绝大多数份额。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光刻胶领域投融资热度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
黄常刚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光刻胶领域价格内卷较为严重,给项目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一方面是国内厂商做出来的产品,性能要能比肩一直以来主要占据市场的海外厂商,才能完成替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下游客户还会提出一些改善需求,来弥补过去海外厂商占据市场强势地位没能改变的问题。与此同时,客户期待的供货价格还要更低,各厂商之间为了尽快占领市场也在卷价格竞争,就压缩了整个行业项目的生存空间。”
对于国内光刻胶领域如何实现真正突破的问题,黄常刚则表示,整个电子材料领域都有一个鲜明特点,即上游供应商与中游材料厂商以及下游的客户端,需要形成多方面的协同,才能真正把产业链条的问题解决。
“比如一些问题在客户端和中游厂商解决不掉的,供应商其实是可以通过提供原材料,从源头上去解决。还有我们中游光刻胶厂商解决不了的,就需要从下游的生产工艺上去调整。因此,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非常关键,只有整个产业链条相互协同,才能把材料和客户的产线结合成最优的工艺条件。”
于志宏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国产厂商在显示光刻胶领域已经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有两位数以上的市占率,但在半导体光刻胶领域仍面临突破门槛。“这跟制程也有密切关系,I线、G线目前有很多已经用到了国产厂商的半导体光刻胶,但总体而言国产半导体光刻胶占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少,仍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
其进一步表示,光刻胶原料的生产过程业内都已明晰,“但是涉及到配比、具体的引发剂使用以及用怎样的树脂组合,就需要各材料厂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再者,光刻胶本身是光刻机用的,但目前国内整体对光刻机的原理包括内部构造理解仍有欠缺,相比国外厂商在这方面的积累还相对薄弱。再加上涉及一些专利问题,国内厂商需要开发自己独特的材料体系,所以行业真正发展起来还需要经历一些艰苦的突破。”
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今年截至目前,光刻胶领域共发生4起投融资事件,除阜阳欣奕华外,涉及厂商还包括徐州博康、觅拓材料以及恒坤股份,其中,恒坤股份已于去年末向IPO发起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