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包虫病防治转化研究项目、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进行脑卒中识别与预防科普宣传、实地调研推进矮沙冬青药物研发……暑假期间,南京医科大学带领多支实践团队,奔赴新疆、青海等地开展“医教西行”主题实践活动。以“项目向西、课程向西、实践向西”等有力举措扎实推动东西部地区资源共建共享,助推西部医研事业、医教事业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项目向西”激活科研创新动力源
包虫病是长期威胁高原牧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也是牧区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最主要原因之一。7月28日,南京医科大学和青海省人民医院共同启动“包虫病防治转化研究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为青海省包虫病诊疗水平的提高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青海省人民医院也将借助南京医科大学的医疗实力,推动包虫病防治工作搭上持续发展的“直通车”。这是南京医科大学2023年“医教西行—青海站”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在服务西部医学研究发展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
在南京医科大学党委的领导下,学校联合各附属医院,针对西部地区科研攻坚资源相对薄弱的情况,坚持“外输”和“内培”相结合,持续将管理、技术、经验、人才等资源向西高质量输送,同时着力强化西部当地项目攻坚能力,切实搭建东西协作、项目协同的特色助研大桥,激活西部科研创新动力源。
随着南医大“西行”脚步的延展,学校精准对接当地卫生健康和教育医疗发展需求,持续加深同西部医疗科研机构的沟通交流,聚焦地区特色、多发疾病展开联合专项研究,创新性推动民忧民急向科研课题转化,与西部协同打造多个原创性科研项目。在青海启动“包虫病防治转化研究项目”之后,8月1日,校党委书记兰青、校长胡志斌率队赴克州举行“新疆克州--南京医科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聚力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各方面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根据协议,学校在克州人民医院率先引入“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协同新疆医科大学开展多项科研攻关项目,共同建设克州医养结合健康扶贫养老中心等多个转化项目。
除输送优质医疗资源、卓越医学人才外,学校还特别注重对当地基层医护科研人员的培育,强化当地的造血功能。学校专家组多次奔赴西部,围绕区域防治中心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主题与当地专家开展交流探讨,推动东西医疗科研资源同质化发展。7月29日,南医大附属眼科医院“光明博士志愿服务队”在青海开展白内障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示教及疑难病例教学查房,从科室建设、青年医生临床技术提升、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为当地医护人员提供指导。8月2日,南医大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面向伊犁州中医医院、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医护员工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诊疗》等专题讲座,讲解最前沿的诊疗手段,提升当地医务人员的创新意识。7月14日,学校脑卒中专家组第四次前往新疆各地医院开展脑卒中中心建设指导工作,从院前筛查、急性期救治、早期康复、二级预防、院后管理等方面对新疆卒中中心建设情况进行现场培训指导,积极培养脑卒中医疗卫生当地人才。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国家援疆工作总体部署,持续深化“医教西行”特色实践,着力加强同西部医学医院的科研沟通,强化有组织科研攻关,不断以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畅通东西科研合作渠道,让创造活力在西部大地充分涌流,推动西部科研事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以“课程向西”打造医教协同发展新引擎
8月4日,学校儿科学院赴新疆开展“医教西行”系列专题交流活动,学院“慕课西行”骨干教师深入科室病房开展结对专题交流,以慕课建设为连结点,两校两院同结民族团结花,共同推动东西部儿科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南京医科大学与新疆医科大学两校儿科学院2021年以来通过“慕课西行”线上结谊,两院认真筹备、精诚合作,取得了良好的课程建设成效。
同样,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模拟教育中心也针对西部地区医教资源不平衡问题,统筹学校教育教学、信息技术资源,遴选学校各专科医学教育专家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精准开展了“科技赋能、科教助力”项目,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医学教育与西部服务深度融合。学校PBL专家团队对新疆医科大学PBL导师展开线上培训,助力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药学院通过召开药理学虚拟教研室交流研讨会,实现“智能+”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合作;第一附属医院妇幼分院与附属克州人民医院针对青年医生骨干共同搭建“苏克妇幼云课堂”,将江苏医学教育优质资源通过云端输送至新疆的高校和医院……依托虚拟教研室培育点,学校持续推动“慕课西行”活动,不断探索医学教育西行新途径,着力帮助西部地区培养更多医学人才,提升其岗位胜任力。
6月1日,南医大主办“东西部云端联动,五校同上一堂iTBL实验课”活动,来自学校以及浙江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西安医学院五所高校的140余名师生参与联动课堂,打破空间壁垒,跨越千里,共享好课。4月7日,南医大联合内蒙古医科大学、宁夏医科大学率先开展“东西部高校云端联动,三地同上一堂实验课”综合实验教学活动,三校150名师生通过虚实结合实验,线上线下互动、生理数据驱动的功能数字人和线上人体功能测定完成首次实验课程的跨校同步课堂。
主题教育以来,以“医教西行”专项计划为载体,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高教司“慕课西部行计划”2.0和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号召,持续深化东西校院联动,采取专家成员主讲慕课、专家团队亲诊亲授等有力举措,先后培训西部临床医师、PBL导师上百人次,极大提高西部当地医教人员的教学技能和医学生的专业技能,着力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守护人民健康的“后备军”,为打造中西部人才培养新引擎贡献着南医力量。
以“活动向西”拓展育人大课堂
在麻扎村村民委员会门口、阿图什市帕米尔东路社区、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乌鲁木齐县人民医院……慕名前来就诊的百姓排起长队,南医大专家团成员耐心提供咨询,学生志愿者积极为就诊百姓提供服务,西行义诊现场忙碌而有序。
坚持立德树人和济世育人相结合,带领学生深入一线社会大课堂,以解决西部地区卫生健康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让学生们在健康宣讲中将政策科普送到西部、在志愿服务中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西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这是学校多年来始终坚持的育人导向。主题教育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和附属医院的资源优势,依托“脑卒中科普志愿服务联盟”“医科石榴籽”“千村万户健康行”等特色实践品牌,组织了涵盖心血管、肿瘤、眼科、口腔、心理等数十个医学领域的上百支医疗队奔赴西部,在服务当地的同时,着力搭建出了一节节实践育人的思政大课。
“大学生脑卒中科普志愿服务联盟”汇聚32位专家和40余名医学生志愿者奔赴新疆,开展“医心连疆、科普同行”脑卒中义诊和宣讲活动,足迹遍布乌鲁木齐、吐鲁番两市的3家社区、5所单位,共开展20余场科普培训、宣讲、义诊和入户活动,服务群众达6000余人。
在“医教西行”青海、新疆两站的专项行动中,专家与师生针对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等困扰当地群众的疾病提供义诊筛查和手术,累计筛查先心病患者214人、发现需要手术的先心病患儿15人,免费开展白内障手术16台,面向百名中小学生开展近视筛查,组织近视防控科普讲座2场。
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的“医科石榴籽”实践团11名教师、29名新疆籍大学生沿途用双语开展区域常见病防治和国家医疗惠民政策等主题的科普宣传,累计服务当地群众1000余人……在实践中,团队同学充分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新变化,立志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
“人人皆主体、处处皆课堂”,学校积极在东西协作、携手共进的生动实践中汲取育人“活”素材,着力构建大师资体系、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形成德医交融的大思政课特色。随着理论知识宣讲、公益项目进社区等活动不断推广,参与其中的同学们对于自身职业定位、专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也越来越强烈。
学校持续深入实施“医教西行”协作共建计划,积极搭建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桥梁,不断探索向西高质量助研、助教路径,着力深化实践育人平台建设,让“南医力量”持续释放出服务西部地方发展的强大动能,让“西行实践”成为学校育人育才、培根铸魂的有力抓手,让“南医担当”在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火热实践中淬炼为民初心。
通讯员 张彦会 张志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