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5 03:57:16
“我相信我家小孩。”
“报警就报警,要是没有怎么说?”
图片来自微博西部决策最后在爷爷的坚持下报警了,警察来了以后,才把事情捋清楚。原来,小女孩刚开始一手拿一个胶带,拿了一段时间就又把其中一个放回去了,但店主只看到前面的监控,没有看到后面放回去的画面。图片来自微博西部决策不敢想象,这个仅8岁的小女孩在被推上“刑场”示众时,当她百口莫辩时,当她掏光所有口袋后,得有多无助、多惶恐不安。唯一庆幸的是,爷爷始终站在她身边。哪怕在证据看似确凿,哪怕背负众人指责,爷爷都不曾动摇过那颗“信任”的心。想起育儿博主王人平的一句话:“为人父母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被父母怀疑说谎而打骂,比被外人冤枉更痛苦。如果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信赖和依恋的父母都不相信自己,孩子只会生无可恋。”深以为然。信任,是父母给孩子最有底气的爱。当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不仅能安抚孩子内心所受的部分委屈,也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底气。反之,如果父母把孩子推向“孤立无援”的境地,无处可诉冤,这种伤害会给孩子内心蒙上巨大的阴影,甚至影响一生。01
被冤枉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有多恐怖
(资料图)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做过什么事最伤害你?其中有个博主讲了这么一个故事:15岁那年,姑姑来家里小住一段日子。有天姑姑发现手链不见了,因为前一天她进过姑姑的房间,便成了重点怀疑对象。她很委屈,哭喊着不是自己拿的,可姑姑就是不信。好不容易等到妈妈回来,她以为妈妈会相信自己,可妈妈二话不说,直接打了她一顿。第二天,妈妈从床底下扫出了手链,她以为能洗刷冤屈,得到一句道歉。不想妈妈却说,“看吧,心虚了,自己偷偷放这里了。”没有人知道,被冤枉的那一刻,她有多愤怒、无助、羞耻、焦躁,就像莫名其妙被关进了小黑屋。她多渴望妈妈能给她打开一扇窗,但妈妈的一顿痛打,却直接把她推向更深的黑渊。这之后的好几天,她都觉得生无可恋,很想从窗户一跃,以证清白。《哪咤之魔童降世》剧照十年了,每次想起这事,她还是有种窒息的羞耻感。她说,现在我还一直活在被冤枉的阴影里。每当身边的人找不到东西时,我总会下意识翻出自己口袋、包包证明自己没有拿。虽然别人并没有怀疑我,可还是会莫名紧张,生怕被怀疑。被冤枉的孩子,都是带着伤痛长大的。曾有一项针对2600个孩子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超6成的孩子表示自己被冤枉后,完全无法释怀,会一直铭记在心,每次想起来都很难过。图片来自网络大人轻飘飘的一句质疑,落在孩子心上,却是重如千斤。教育学家尼尔森说,“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最绝望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周围人的言语,导致的羞耻感。”被误解、被冤枉时,丧失尊严比失去生命还令人恐惧。孩子的阅历不像成人,他们不会明白“咬咬牙、忍一忍就过去了”这个道理,他们只知道满腹委屈、伤痛和无助,叠加起来就是深深的绝望。尤其是当他们求助无门,或者求助不被重视时,希望破灭,生命之火也会随之消失。02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勇敢反击的底气
孩子被冤枉偷东西的新闻,其实并不少见。贵阳市,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一名三年级孩子,被班主任公开指认为小偷,还录制了“认罪”视频发给家长。图片来自微博现代快报得知这件事,孩子爸爸并没有急着打骂孩子,而是反复观看,并耐心询问孩子当时情况。正因为爸爸的信任,孩子才得以沉冤得雪。爸爸发现视频里,老师在“审问”孩子是否偷了同学的笔时,孩子根本没有承认,只说自己好奇就拿起来看一下。可当他拿起来看的时候,有同学向老师打小报告说他偷笔。老师一来便二话不说逼迫孩子认错,甚至不惜动手。武力压制下,孩子只能认下这一“罪行”,“不说老师会打我。”得知真相,为了还孩子一个清白,爸爸上访到教育局求个说法。不想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就算老师冤枉了,又有多大点事啊!”图片来自微博新浪新闻当记者询问学校是否对涉事孩子进行心理安抚时,工作人员反问:“这个需要什么安抚?你觉得对孩子有很大伤害吗?”幸好最后,在舆论的发酵下,老师迫于压力,给孩子道歉了。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路上,难免遭受嘲讽、质疑、误解,我们无法事先帮孩子清除掉一切潜在伤害,却可以和孩子一起面对,给孩子信任,让孩子有所依,把伤害降到最低。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情绪ABC理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激发事件A仅仅是引起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C的间接原因,而真正造成这一切的,是看待事物的错误信念B。图片来自阿尔伯特·埃利斯书也就是说,孩子被冤枉时,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情绪伤害。这时,如果父母选择忽视或者不信任孩子,孩子就会陷入崩塌信念B,至此难以走出这个伤害。反之,如果父母给予孩子信任,孩子就拥有积极正面的信念B,从而把被冤枉的伤害降到最低。孩子被冤枉时,父母的不同做法,影响孩子一生。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给予孩子信任。而这份信任,就是对孩子自尊、自信和安全感最好的守护,也是孩子在面对不公,勇敢反抗的底气。03
当孩子身陷嫌疑,我们应该怎样做?
作为父母,我们总免不了焦虑:怕一不小心冤枉了孩子,更怕一味的信任会变成包庇,纵容了孩子。所以,免不了会有这样的疑惑:如果不确定孩子是否被冤枉,也要直接相信孩子吗?是的。诚如育儿专家尹建莉所说:“不要担心你的相信会让孩子变坏,如果你真诚地相信,孩子会珍惜你的信任,哪怕此时说了谎,接下来也会变得诚实。这是一种心理能量,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准确传递。”无论孩子做错与否,当他遭受质疑时,就是他最需要帮助,最需要获得信任与支持的时候。想起早前重庆一位爸爸的做法:国庆期间,爸爸带儿子正在外游玩,突然接到片警邹警官的电话:他的儿子疑似划了别人的奥迪车,要求他们来警局协助调查。在警局,他们看到视频监控,画面上只有儿子曾靠近车子,还绕着它走了一圈。车主一再强调,此前他的车没有任何划痕。可儿子也一直否认,说自己并没有这么做。当所有的事实摆在眼前,如果你是父母,是相信孩子还是相信证据?这位爸爸的处理方式堪称教科书典范,他做了这三件事:01
保护孩子的情绪,及时带他离开
在警局时,儿子一直说自己并没有划车,但现场围观的人很多,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孩子越来越烦躁。爸爸立马意识到这样不行,赶紧让家人先带孩子回家。而后按照车主的要求赔偿了3500元。他说:“如果孩子做错了事,应该有家长承担责任,在孩子有安全感的情况下进行教育。如果孩子没做错事,在这种场合我们也不能用“闹”的方式解决,这会让孩子以为靠“闹”就能解决事情。”
图片来自微博用闪光的电不得不佩服这位爸爸的智慧。在不确定孩子是否犯错,爸爸妈妈有责任先替孩子扛下来。避免孩子如 “罪人”般游行示众,经受各方拷问,同时也避免孩子目睹大人之间的争论不休和死不认账。02
好好和孩子沟通,了解真实情况
回家后,爸爸也没有因为赔了钱而大发雷霆,而是在孩子情绪稳定后,与他促膝长谈,了解事情经过。在孩子坚称自己并没有划车,爸爸选择无条件信任他。当孩子疑似犯错时,与其一次次逼问“到底是不是你做的”。不如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爸爸妈妈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你可以告诉我吗?”慢慢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经过。更重要的是,当孩子做出解释,表明自己的清白,我们就要选择相信,和孩子一起把事情搞清楚。03
为还孩子一个清白,不嫌麻烦
确认儿子没有划车后,爸爸再次找到邹警官沟通此事。庆幸的是,邹警官对此也有疑问,花了3天研究这段监控视频,通过放大画面,最终确认孩子并没有做出划车的举动。在得知车主之前去过商场,爸爸又与邹警官前往商场调取监控录像。最终还孩子以清白。原来在商场时,奥迪车已有明显的划痕。这就是信任。无条件接纳孩子,给孩子尊重、支持和安全感。做错没关系,爸爸妈妈和你一起面对,该道歉就道歉,该赔偿就赔偿;没做错被冤枉?那爸爸妈妈就为你撑腰,你不需要平白蒙受冤屈,我们会为你抗争到底。曾看过这么一句话:影响一个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要素,并不在于父母纠正了孩子多少行为,也不在于父母灌输了孩子多少道理,而在于父母是否能跟孩子站在一起。被父母的爱、尊重、信任、接纳滋养的孩子,大概率不会把自己逼进痛苦绝望的孤岛,他会相信,永远有人站在自己这边,所有的问题都将得到解决。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但愿每一位父母,不会让自己的轻率冤枉了孩子,更不要让冤枉成为孩子往后人生中的阴影;也但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信任与爱中沐浴长大,拥有向不公遭遇反抗的勇气和底气。